群文动态 DYNAMIC

繁荣群众文化 共享美好生活

日期:2019-12-27 00:00:00 阅读:1464
分享到:

一、通江县文化馆简介

(一)基本情况

通江县文化馆始建于1951年,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2015年评估定级为二级文化馆。馆内设办公室、文艺培训辅导部、文艺创作与活动部、群文工作部、非遗工作部、《通江文艺》编辑部、后勤财务室等机构。有多功能活动室、展览厅、舞蹈室、音乐室、器乐室、书法美术室、游艺厅、健身厅等活动场地,是我县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

艺以涵育精神,文以化成天下。我馆以“面向大众、服务基层、繁荣艺术、奉献社会”为办馆宗旨,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广泛开展各类公益培训,创办公益文化品牌,组建示范中心团队,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组织基层文化调研,深入研究群文理论,强化数字文化建设。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指导者,充分发挥群文工作的“龙头”作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加速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领导班子

1.书记、馆长:潘大聪

2.副书记:李江

3.副馆长: 周代红、王珂庆、何嗣猛、易强

、通江县文化馆2019年工作总结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县文广旅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文化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创新、探索完善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扣脉搏,抢抓机遇,切实推动文化惠民文化扶贫工作。精心组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圆满完成文化馆2019年度的各项工作。现将2019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引领共促发展  

文化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省委关于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系列重要部署以及市委、县委全会精神等。一是深刻领会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细化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二是认真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工作述职考评,组织生活会发言的重要内容,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落地落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勇于自我革命,不分阶段、不分环节,严格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整改落实”贯穿始终,保证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促使党员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增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伟大事业上来,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圆梦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凝心聚力决战贫困

“精准扶贫·文化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江县文化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助力精准脱贫・携手圆梦小康”活动主题,帮扶干部努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文化馆14名干部结对帮扶高岭村32户92人(其中14、15、16年、18年脱贫27户80人);2019年脱贫5户12人,我馆帮扶干部努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超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省、市、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落地落实,我馆组织县文艺骨干以“人民为中心,以地方文化”为基础创作了表演唱《党的政策像阳光》,舞蹈《新村笑声哈哈响》等节目,组织演出队伍分别到我县各行政村进行巡演290余场次。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展示脱贫攻坚成效,激发脱贫攻坚正能量,汇聚脱贫攻坚活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三)开放工作日臻完善

我馆结合上级相关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日程安排表,确保每周一至周日开放时间,保证开放区域的环境卫生、安全及服务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做好错时、延时免费开放工作,不仅提供参观、学习、交流平台,还进一步组织、辅导、展演示范,积极有效地拓展教育和服务功能,常年服务近10000余人次。

(四)群文辅导稳步开展

今年以来,一是开展文艺辅导进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军营、机关活动,促进区域内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实现文艺辅导无盲区,全年免费辅导共计280余场,5000余人受益。二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弱势群体”为重点,以本部培训与走进基层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全年培训与日常辅导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办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音控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班,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最终目的。全年开展各类培训500余课时,10000余人受益

(五)群文活动有声有色

充分发挥文化馆主阵地作用,我馆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共290余场,受益群众3万余人。成功举办红云崖村“最美川剧传播传承基地”、“第五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唱歌首 “届旅游节”演出等活动70余场,积极开展“送演出、送春联、送全家福、关爱留守儿童”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学生、军人、工人的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鼓舞作用,在家门口就可以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六)展览展示精彩纷呈

1.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壁州创谷举办了“从大巴山出发·向思楼绘画作品展”,为通江县市民、学生、游客等各界人群提供了一场丰盛的艺术盛宴,为县内各中小学学校的学生及教师队伍打开了一扇艺术之窗。展出期间接待了10000余人次的参观,收到了200余篇观后感言,此次绘画作品展受到了县内各界的高度赞赏;

2.9月28日至10月7日,在红军广场由中共通江县委宣传部、通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通江县美术馆(书画院)、通江县文化馆、通江县书法家协会、通江县美术家协会承办了“丹青歌盛世,翰墨颂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获得社会各界青睐。

(七)创作成果硕果累累

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品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2019年我馆原创音乐、小品以及选送摄影等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

1.原创音乐《哈哈响》2019年9月5日至7日在达州市巴山大剧院参加“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决赛,荣获四川省“群星奖”;

2.方言小品《巴适生活》9月2日—5日参加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决赛,大获好评;

3.摄影作品《巴山背二哥的故事》《银耳姑娘》《播种希望》《红寺岭朝霞》《收获》《秋嗮图》入选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四川省“群星璀璨”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

4.音乐作品《水问》9月16日入选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四川省“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音乐作品优秀文艺作品;

5.选送作品《再读金典》版画获四川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群文丹青写盛世”2018四川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创作展三等奖。书画作品《晚风》国画、《种银耳》,书法作品《心经》《诗一首》《浩瀚中华》《篆刻》分别入围四川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群文丹青写盛世”2018四川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创作展;

6.选送余氏竹编作品《石竹图》《寿鱼图》《奔马图》成功入展四川竹艺展。

(八)文化品牌成绩斐然

1.《通江文艺》创刊于1981年,以“弘扬本土文化、培育文艺精英”为办刊宗旨,兼顾文学、书法、绘画、摄影、曲艺、文艺评论等众多艺术门类。今年完成《通江文艺》三合乡“醉美耳乡·绿色三合”大型采风创作活动,《通江文艺》诺水河“米仓古道实地考察”大型采风创作活动,目前《通江文艺》55期成功组稿出版;

2.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文联的指导支持下,由我馆牵头打造的服务大众普及艺术的开放性学校 “青年文艺公开课”,目的是向大众提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的文化讲座。内容涉及:文艺创作、艺术欣赏、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曲艺、影视播音、非遗传承、美食服饰等,自开讲以来,受到各界人士高度赞扬;

3.为繁荣通江文艺事业,2016年9月,与县文联、县作协、县摄协等单位、协会联合创建了“星期二·文艺沙龙”活动。主要以艺术创作、交流、欣赏为主,兼顾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等艺术类别。截止目前,已举办20余次,为促进广大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繁荣通江文艺事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九)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我馆高度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34余次,参与服务志愿者达50人,服务群众5000人次。充分利用志愿者文艺技能,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手不足的矛盾,提高了文化服务能力。

(十)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我馆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调整工作方向,通过其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已经对我县境内的非遗资源做出了大量的排查、收集、整理、保护、传承等一系列工作。保护与传承通江县非物质文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有利于提高通江人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形成强大的文化自信力。通江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不遗余力地继续跟进,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点工作来持续开展。

1.参加巴中市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实践活动;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巴山剪纸》《通江银耳》《竹编技艺》参加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展示、展销活动;

2.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江银耳生产传统技艺》申报工作;完成第六批巴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申报工作;第六批巴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背二哥》王青松、《十里坪》杨中南、《月儿落西下》何清香、《蜀绣》冉建华、《竹编》申报工作;第三批通江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代表性传承人收集、整理等多项申报工作;

3.继续开展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究,坚持对我县地方民俗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与川师大文学院(四川省高水平团队“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巴蜀文化传承与保护团队”)、川音作曲系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对我县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梳理、研究,收集拓片实物160张、录音资料8769分钟、视频资料2739分钟、图片资料11360张,计划构建通江县文化研究丛书《通江民歌》《通江故事》《通江歌谣》初稿已完成,资料整理编辑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其中《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上册已完成三次校稿,现已交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并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项目;

4.争取“通江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语保工作纳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我县挖掘、征集组织“通江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经过专家团队严格遴选、审核,最终确定“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汉语方言调查·通江正式发音人。杨中南等六人获得由国家语委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共同颁发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汉语方言调查·通江课题发音人的荣誉证书,表彰他们为国家语言资源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把我县“通江方言和地方普通话发音人”纳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库。

(十一)大事记

1.4月18日参加云顶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2.4月21日参与市委宣传部支持做好巴中形象宣传片拍摄;

3.民族歌舞《巴山恋歌》5月入选参加在上海市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文创产品博览会;

4.5月中旬对全县社区舞蹈骨干(广场鬼步舞)共培训辅导10余场次,累计辅导1000余人次;

5.6月4日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银耳姑娘》宣传片;

6.6月6日参加巴中市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演出;

7.小品《巴适生活》9月2日参加在内江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七届小品(小戏)比赛;

8.原创音乐《哈哈响》于9月5日至7日在达州市参加“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决赛,荣获四川省“群星奖”;

9.方言小品《巴适生活》9月2日—5日参加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决赛,大获好评;

10.音乐作品《水问》9月16日入选四川省文化馆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优秀文艺作品;

11.9月30日参加歌唱石林·颂国庆首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主题活动

12. 11月7日音乐节目《哈哈响》参加第二届秦巴山区绿色农业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演出;

13. 11月9日音乐节目《哈哈响》《活着》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百馆联动”文旅嘉年华文艺汇演;

14.音乐节目《哈哈响》参加 “巴中市政协新春茶话会”文艺演出。

2020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勤奋努力,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为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奉献。


通江县文化馆                                                            

2019年1227日